——写在习仲勋同志寄语培华建设40周年之际
光影流转,弦歌悠远。回顾培华走过的96周年行进轨道,一条风雨兼程的壮丽征程映入眼帘,一段薪火相传的辉煌篇章又见新颜。穿越时光长廊,翻开培华厚重的历史,总会有终生难忘、心潮澎湃的重大历史时刻......
1984年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筹建的民办公助性质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正式成立,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拉开了陕西民办教育发展的大幕。1984年12月4日,对培华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难忘、永载史册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在北京接见了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校长王宏基和副校长姜维之,对培华办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殷切期望,并寄语培华:“办了一个女子大学,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不论办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到国家、考虑到党,要瞻前顾后,从长远考虑问题,用哲学观点来说就是要有战略观点。要办好学校必须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习仲勋同志在听取学校汇报后,在得知邵力子、傅学文夫妇在培华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时,立即从座位上起身亲自寻找傅学文女士的住所地址,叮嘱一定要去拜访。习仲勋同志还亲自推动学校聘请傅学文女士为培华女大首任名誉董事长(习老通过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同志通知姜维之校长携带聘书前往北京傅学文女士住所颁发聘书)。傅学文女士欣然接受聘请并感谢习仲勋同志的推荐。令人感动的是傅老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全部积蓄65000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了学校设立了“力学奖学金”(取邵力子的“力”,傅学文的“学”命名“力学奖学金”)。
中共西安市委1985年第76期《工作动态》刊发习仲勋同志接见培华女大校领导内容
85岁高龄的培华女大名誉董事长傅学文(左二)在学校与教师座谈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习仲勋同志的殷切希望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情感温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前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成为了以姜维之为代表的老一代培华人最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培华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因素。让培华人切身感受到了习仲勋同志对陕西民办教育事业的关怀厚爱,为培华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改革开放之初开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陕西实践擘画了“路线图”“任务书”,因此,习仲勋同志的殷切希望对推进陕西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40载岁月更迭,培华人始终铭记习仲勋同志的殷切期望,以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的使命感把牢发展方向,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信念。
习仲勋同志在接见培华女大两位校领导时,首先就提到教育要服务党和国家这个战略问题。他指出“不论办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到国家、考虑到党,要瞻前顾后,从长远考虑问题,用哲学观点来说就是要有战略观点。”希望学校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办学的第一位。
培华女大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所需人才,满足了提升女性多元发展的时代需要,为培养时代所需的女工程师、女经济学家、女文学家、女医师、女法官等作出贡献,让女性在陕西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做出贡献,充分发挥女性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培华女大的恢复成立还是促进教育综合改革、人才多元培养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成为新形势下全国实践党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政策的第一批学校,做到了把党和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在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西部十二省市区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赢博体育,赢博(中国)公司。
培华女大时期的课堂
40年来,教育报国、矢志不渝。培华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老对培华的殷切期望。培华女大时期,学校培养的学生后来80%都是县处级干部,为西安以及陕西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升格为本科后,也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校的使命,特别是近三年,先后有16088名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或继续深造,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4.70%,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积极参与援疆、援藏、“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地方特岗教师、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等,既彰显了学校面向全国、立足陕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也展示了我校毕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责任担当。
40载耕耘不辍,培华人积极践行习仲勋同志的殷切期望,以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夯实办学基础,塑造了治学严谨、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
“要办好学校必须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习仲勋同志明确指出了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96年来学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办学治校和培育合格人才的鲜明政治导向,把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生命线,塑造了治学严谨、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不断丰富和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贯彻落实习仲勋同志“必须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学校始终把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1987年学校开展了“校风校纪”教育活动,“校风校纪”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风概括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治学严谨、行为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荣誉感和对学生全面负责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学风概括为:学习目的明确,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理想。通过“校风校纪”活动,校园风气随之一改,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后学校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放在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位置,不断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贯彻落实习仲勋同志关于“要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指示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华女大把“两课”教学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两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种活动之中,成为师生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进入新时期学校成立了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将红色文化研究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构建了“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大学生骨干”共同育人的创新理论宣讲队伍。精心策划了“万名师生共上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微课堂”“思政老师集体备课”“红旗下的献礼微宣讲”、品读红色家书、教唱经典红色歌曲、“革命后代讲家风”等品牌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思政新场景,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引领力,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时代新人。
40年来,深化创新、稳步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校风、治学严谨的教风、求真务实的学风”,树牢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认真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 思想观念。经过40年的发展,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逐步形成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作为育人主渠道,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育人主阵地,联动“社会实践大课堂”、“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场馆与基地育人”为重要组成的“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机制,发出了“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40载光阴荏苒,培华人准确把握习仲勋同志的殷切期望,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谱写了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精彩篇章。
习仲勋同志还说道,学校要“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这是习老对培华最大的希望。培华人始终牢记习老的殷切希望,始终把习老的寄语和嘱托作为踔厉奋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以“面对内部困难自强不息、面对外部挑战自强不息、面对自身压力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爬坡过坎的坚强意志,以自立自强、艰苦创业、无怨无悔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攻克了学校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一道道“坎”、破解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书写了一部在艰难办学中探索、在砥砺前行中提升、在拼搏创新中发展的可歌可泣学校创业史、接续奋斗史。
2023年,庆祝培华建校九十五周年文艺晚会
尤其是姜维之老校长在培华女大办学初期,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产养教、产教结合”办学思路,把学校的发展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大胆地把学校和企业紧密联合起来,实施“以产养教”,自主解决办学经费,化解了办学危机。学校在面临民办高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局势后,老校长又以时不待我、高瞻远瞩的战略主动推动学校升格本科,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争取办学优势。升本后,学校又及时启动了“本科专业创新工程”,重点加强了专业建设,为实施本科教学内涵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使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在教育强国战略驱动下,学校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为导向,以职业和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创新发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坚持OBE理念,推动产业学院建设,培育创新动能,抢抓发展机遇,为学校第三次创业开好局、起好步。
40年来,风雨兼程、初心如磐。培华在每个时期、每个过程、每个阶段走得都很艰难,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培华人始终坚信笃行、迎难而上。培华人把习仲勋同志的殷切希望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抢抓机遇、破解难题、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为民办教育探索出了诸多办学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谱写了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精彩篇章。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里前行。习仲勋同志40年前给培华的寄语与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讲话内涵高度契合、一脉相承,都在强调高校培养人才要服务党和国家需要。也让培华人深切感受到习仲勋同志对党忠诚、追求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热爱人民、心系教育的赤子情怀,进一步彰显了他对陕西发展的深切关怀、对故土人文的深情呵护、对三秦山川的深厚眷念、对家乡人民的深沉大爱,同时也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战斗一生的革命精神、睿智高远的战略眼光、崇高的人格风范,习老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培华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昨天的奋斗谱写了今天的成绩,今日之奋斗必将成就明天的荣光。习仲勋同志的殷殷嘱托犹然在耳、语重心长,关怀厚爱温润心间,汇聚成不忘初心、再续华章的磅礴力量;深情寄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眷眷深情无不让人倍感温暖、倍增信心、倍受鼓舞。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铭记习仲勋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弘扬“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校训,发扬“百年正青春,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学校总体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进审核评估整改、专业硕士点申报、专业结构优化。汇聚社会创新资源、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坚持以产学用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一体推进教学改革、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着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契合产业动能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推进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培华人将始终牢记习仲勋同志嘱托、感恩新时代奋进拼搏,以历史的大视野读懂担当,以时代的新标尺认清担当,以学生和家长的新期待挺膺担当,昂首阔步行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民办大学的征程上。